首页 法制新闻网 “最终解释权”不是想用就能用的

“最终解释权”不是想用就能用的

更新时间:2023-05-23 分类:法制新闻网

  人们在日常生活消费中,常常会遇到商家在格式条款、通知中写有“最终解释权归XX所有”、“XX享有最终解释权”等字样。殊不知,商家这样做已经涉嫌违法。报载,秦皇岛市一家企业因在格式条款中使用“最终解释权归本公司所有”字样被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5000元。

  “最终解释权归本公司所有”,短短十一个字,最终被当地市场监管部门罚款5000元,平均每个字400多块钱,相信这家公司现在也是后悔不迭。实际上消费者在日常消费过程中,在办理各种会员卡、优惠卡,或者是签订消费协议等时候,经常会发现在这些卡片或文件的最后,会有一行小字:“最终解释权归XX所有”或“XX享有最终解释权”等字样。对此多数消费者也没有在意,殊不知商家的这种做法已经涉嫌违法,同时一旦双方发生了消费纠纷,很多商家也往往会拿这句话来说事,侵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。

  去年9月,中国消费者协会邀请律师团律师,对消费者反映强烈的医疗美容领域5大不公平格式条款进行点评,美容院单方面规定对签订的协议有最终解释权在列。民法典第四百九十八条明确规定,对格式条款的理解发生争议的,应当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释。对格式条款有两种以上解释的,应当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条款一方的解释。格式条款和非格式条款不一致的,应当采用非格式条款。

  这意味着,一些商家在办理各种会员卡、打折卡以及和消费者签订消费协议时所标注的自己享受最终解释权,与民法典的相关规定是矛盾的,也就是违反了民法典的相关规定,所以是一种违法的行为。那么遭到执法部门的处罚,也就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了。 宿州时政网

  而民法典之所以要做出这样的规定,一个很重要的原因,就是在现实中,很多企业商家之所以要强调自己享受最终解释权,就是为了后续发生消费纠纷的时候,作为自己推卸责任的理由。更有甚者,一些企业商家为了自己的利益处心积虑算计消费者,一旦招致消费者的不满和质疑,就拿“最终解释权”来说事。这样的现象,不仅仅发生在医疗美容领域,而是在很多消费领域都普遍存在。

  而随着民法典的颁布实施,曾经被很多企业商家所追捧的“最终解释权”,也该到了寿终正寝的时候了。如果少数企业商家不懂法,或者还想抱着侥幸心理,企图继续以“最终解释权”来忽悠消费者,来推卸自己的责任,那么极有可能会像上述新闻中的企业一样,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,得不偿失。说到底,市场经济,诚信为本,有没有“最终解释权”不是关键,关键是能否保证市场交易的公平公正,能不能诚信地对待消费者。 黄河评论网

版权声明: 本站内容部分来源网络,版权归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删除!
相关文章
对一个美容项目进行说明时,使用了不公平格式条款 宣称拥有“最终解释权”,河北一企业被罚5000元 律师指出,一些规定不得出现在格式条款、通知、声明、店堂告示中,否则可能侵犯消费
admin 2023-05-22
近日,江西省南昌市第二金融法庭审理了一起信用卡纠纷案件,王某名下信用卡被不法分子异地盗刷,法院以某银行未尽安全保障义务,在技术层面尚存在安全漏洞为由,免除王某80%的信用卡
admin 2023-05-21
近日,两则新闻引发公众关注和热议:哈尔滨一租户私拆承重墙,导致该楼栋4层至21层出现不同程度的墙壁开裂情况,200多户居民被紧急疏散无法回家,预估损失高达1.6亿元;无独有偶,广州
admin 2023-05-17
新华社北京5月15日电 国家网信办近期开展“清朗·规范重点流量环节网络传播秩序”专项行动,紧盯短视频平台、热搜热榜等重点流量环节,压实平台主体责任,全面清理违规采编、违规转载
admin 2023-05-16
2010年,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、教育部、卫生部联合发布通知,取消入学、就业体检中的乙肝检测项目,依法维护乙肝病毒携带者入学和就业权利。但在实际生活中,对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歧视
admin 2023-05-15
备受关注的“同人作品侵权第一案”——金庸诉江南侵权案迎来了终审结果。 日前,广州知识产权法院公布了该案的终审判决:法院认定被诉侵权行为分别构成著作权侵权和不正当竞争。被诉
admin 2023-05-15